苏州市,简称“苏”,古称姑苏、平江,江苏省辖地级市,特大城市 [189],是上海大都市圈和苏锡常都市圈重要城市, [150]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风景旅游城市 [1] [151],位于华东地区、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东傍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 [15] [183]截至2022年,全市下辖5个区、代管4个县级市 [176],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非流动人口1291.1万人,城镇化率82.12%。 [180]
苏州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城市之一 [185]。1994年由国务院批准设立的苏州工业园区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 [186]。2023年,苏州4县市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其中昆山连续18年居全国首位 [187]。
苏州是首批24座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之一,著名的江南水乡,有“人间天堂”的美誉。苏州城始建于公元前514年,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公元589年,隋文帝取姑苏山之名将“吴郡”改为“苏州”。 [166]苏州姑苏区为全国首个国家历史背景和文化名城保护区。 [191]从春秋伍子胥建阖闾大城至今,苏州城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以“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为独特风貌。以拙政园、山塘街为代表的苏州古典园林和中国大运河苏州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以周庄古镇为代表的江南水乡古镇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太湖绝大部分景点分布在苏州境内。 [147] [151] [183] [188]作为“江南文化”的核心载体,苏州孕育的昆曲、评弹、园林和苏绣,已变成全球辨识中国的鲜明符号。 [184]
2022年,苏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万亿元,人均GDP18.6万元。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中部、江苏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19°55′—121°20′,北纬30°47′—32°02′之间,苏州市区中心地理坐标为北纬31°19’,东经120°37’, [15]东傍上海市,南接浙江省嘉兴市、湖州市,西抱太湖与无锡市相邻,北与南通市隔江相望,总面积8657.32平方千米。
苏州市地势低平,平原占总面积的55%。苏州分别隶属于两个一级的自然地理区:长江三角洲平原地区和太湖平原地区,分属于4个二级自然区:沿江平原沙洲区、苏锡平原区、太湖及湖滨丘陵区、阳澄淀泖低地区。地貌特征以平缓平原为上,全市的地势低平,自西向东缓慢倾斜,平原的海拔高度3~4米,阳澄湖和吴江一带仅2米左右。低山丘陵零星散布,一般高100~350米,分布在西部山区和太湖诸岛,其中以穹窿山最高(342米),还有南阳山(338米)、西洞庭山缥缈峰(336米)、东洞庭山莫里峰(293米)、七子山(294米)、天平山(201米)、灵岩山(182米)、渔洋山(171米)、虞山(262米)、潭山(252米)等。
苏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均降水量1100毫米,年均温15.7℃,1月均温2.5℃。7月均温28℃。 [155]
苏州古城境内河港交错,湖荡密布,最著名的湖泊有位于西隅的太湖和漕湖;东有淀山湖、澄湖;北有昆承湖;中有阳澄湖、金鸡湖、独墅湖;长江及京杭运河贯穿市区之北。太湖水量北泄入江和东进淀泖后,经黄浦江入江;运河水量由西入望亭,南出盛泽;原出海的“三江”,今由黄浦江东泄入江,由此形成苏州市的三大水系。由于苏州城内河道纵横,又称为水都、水城、水乡,十三世纪的《马可·波罗游记》将苏州赞誉为东方威尼斯。
苏州市多年平均降水量(1956~2000年系列)为1086.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90多亿立方米;其中降水量最多的1999年全市平均为1513.8毫米,其中平均梅雨量630毫米,是常年的3倍;其次1993年为1452.7毫米,最少的为1978年仅为598.2毫米,丰枯相差2.53倍。 [16]
苏州地区河网密布,周围是全国著名的水稻高产区,农业发达,有“水乡泽国”、“天下粮仓”、“鱼米之乡”之称。有宋以来有“苏湖熟,天下足”的美誉,主要种植水稻、麦子、油菜、林果等。低洼塘田较多,出产莲藕、芡实、茭白等水生作物。特产有鸭血糯、白蒜、柑橘、枇杷、板栗、梅子、桂花、碧螺春茶等。长江刀鱼、阳澄湖大闸蟹和太湖三白(白鱼、银鱼、白虾)等为著名水产品。 [16]
苏州矿产资源有高岭土、瓷石、硫、花岗石、石灰石、石英、煤、天然气、铜、铁、铅、铟、镉、银、磁铁等16种。矿产以非金属为主,其中高岭土、花岗石以储量丰富、质量优异名冠全国。
苏州市区有4个长途客运站:苏州北广场汽车客运站、苏州汽车南站、苏州汽车西站、吴中汽车客运站。
截至2021年,苏州市区共有苏州站、苏州北站、苏州园区站、苏州新区站、唯亭站等5个铁路客运站及一个货运站苏州西站,除此之外郊县还有昆山站、昆山南站、阳澄湖站等3个铁路客运站。苏州站是上海铁路局直属站,是京沪铁路中办理旅客运输的一等站,位于苏州古城区北端外城河北岸。
苏州港是2002年由原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张家港港、常熟港和太仓港三港合一组建成的新兴港口,原三个港口相应成为苏州港张家港港区、常熟港区和太仓港区。苏州港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100个左右的万吨级码头,张家港港和太仓港区年货物吞吐量均超过1亿吨。
公交车普通车单一票价为1元,空调车单一票价为2元,多为无人售票车。部分市郊线路实行“翻牌票价”,价格不一,一般为3—5元。
截至2023年中,苏州已开通1号线条轨道交通线条线路,规划总里程(含延伸段总长)380千米。
截至2021年,苏州高新区共规划8条线km。总体定位为高新区内部公交骨干系统;是满足客流需求,适应并引导城市发展,展示高新区特色风貌的生态公交系统。2012年9月11日,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1号线号线号线日苏州高新区有轨电车T5线]
5千米以上,桑塔纳2.7元/千米,晚上23点至次日凌晨5点为3.24元/千米
天安壹号售楼处电线年末,苏州市拥有各级各类学校880所(不含幼儿园),其中普通高等学校26所;在校学生178.18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29.27万人;毕业生36.51万人,其中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7.6万人;拥有专任教师11.95万人。年末全市共有幼儿园1015所,比上年末增加49所,在园幼儿37.75万人。义务教育学校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四星级普通高中实现各县区全覆盖。全力推动名城名校融合发展,C9高校全部在苏州实现重大布局
2022年,苏州市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4%左右。科学技术进步贡献率预计68.5%,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性科技投入231.1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9%。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5531家,有效高企数达13473家,首次跃升至全国第四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2874.6亿元,比上年增长4.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2.4%。年末各类人才总量363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37万人,高技能人才91.2万人。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0.45万件,比上年增长21.6%;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0.9件,比上年末增加14件。入选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和首批全国商业机密保护创新试点地区。PCT专利申请3019件。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868.78亿元,比上年增长38.9%。 [157]2022年,苏州实验室挂牌组建,国家新一代AI创新发展试验区、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加快建设。成立苏州太湖光子中心,组建高功率半导体激光等13个创新联合体,启用先进的技术成果转化长三角园区、国家先进功能纤维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深时数字地球”国际大科学计划启动实施。全年新增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05家,累计1111家;新增省级以上工程技术探讨研究中心201家,累计1363家。全市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7家。新增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3家,累计91家。认定江苏独角兽企业10家;认定市级独角兽培育企业185家,累计达299家。新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22家,累计达171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突破2万家,达到2.23万家。年末享受研发费加计扣除企业达2.2万家,比上年增长25.2%。加计扣除额926.08亿元,比上年增长69.5%,折合减免企业所得税231.52亿元。“苏科贷”实现苏州市域全覆盖,“科贷通”全年为2540家企业解决贷款119.87亿元,比上年增长42.5%。 [157]2022年,“亚太城市产业可持续性指数”显示,苏州市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位列亚太地区第12名。
国家一级图书馆:苏州图书馆、常熟市图书馆、张家港图书馆、张家港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昆山市图书馆、太仓市图书馆、吴中区图书馆、姑苏区图书馆、吴江图书馆、苏州独墅湖图书馆、相城区图书馆、苏州高新区图书馆 [23]
2022年,苏州市规模以上文化企业1286家,比上年末增加143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营业收入3380.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11座,备案博物馆45座,文化馆11座,文化站93个。拥有5A级景区6家,4A级景区36家。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精品村累计47个,乡村旅游精品线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9922.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863.35亿元。年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8处。
客厅与书房的相互连通之后,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可以感觉到连贯的视觉享受。
来到客厅和书房之间,透明的玻璃植物房作为两个空间的分界线,隔而不断的效果在引入更多自然光的基础上,确保窗外景观的完整展现。
客厅是家里绝好的观景位之一,设计师在简约淡雅的沙发背景墙上开了一扇小窗,用“框”和“块”的手法,江景在有序的空间节奏中次第展开,成为家中的独特符号。
位于全家中心位置的餐厨空间,独立且完整的中厨区和西厨区,与客厅、书房“顺流而下”的江水,交织出中西合璧的烟火气。
壁炉所在的休闲厅,作为家中公共区域的拓展,提供了一个面向江水、放空身心的禅意空间。
主卧没有繁复的元素,窗景本身就是最好的装饰。公共区域深灰色的墙体同样出现在卧室,如相框一般展现着都市不同时刻的夜景。